学宝教育旗下公务员考试网站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申论指导
2019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情感认同与价值观认同
http://www.anhuigwy.org       2018-07-17      来源: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              

  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安徽公务员考试网www.anhuigwy.org)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之“情感认同与价值观认同”,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背景链接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情感在人类道德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而复杂的角色,情感认同在道德动机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道德生活的现实世界中必然存在其赖以支撑的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着力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需要经历由“知”到“情”再到“行”的转化过程,其中情感认同是关键。

 

  公考角度解读

 

  [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的关系]


  认同,简单而言,就是认可、同意、接受的意思,是一种满足个人归属感的心理机制,是个体潜意识地对某一对象的认可、模仿过程。从心理学上讲,认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将外在的理念、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社会心理过程。而价值认同,是人们对某类价值观念的认可,并形成产生相应行为的过程。价值认同是情感认同的基本内容,而情感认同又是实现价值认同关键,二者常常合二为一,没有情感认同,就没有真正的价值认同。我们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其要旨在于通过情感的方式实现对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从而达到具体践行的目的。


  价值观认同是一个由外到内、由认知经由情感再到意志、由观念到行为的连续推进过程。从心理发展过程来看,价值观认同不仅要对认同什么价值观、为什么要认同、究竟如何认同等问题有基本的理性认知,更需要价值主体在价值活动中拥有丰富的个体和群体情感体验。因为从微观层面来看,情感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的存在与个体的人的存在密切相关,一个人的情感结构决定了一个人的存在范畴;而从宏观层面来看,情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情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更是人类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生成的承担者。这就决定了,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民族整体意志所表达的价值追求必须反映广大民众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行之有效又必须转化为人们广泛的情感认同。只有在这种情感的互通、互动中,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情感认同是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关键]


  情感认同能增进核心价值观的亲近感。人类道德的存在价值和运行方式,决定了道德必须由外在规约过渡到内在自觉。要想将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我们要让人们真切地领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所观照的“人之情理,德之心性”。核心价值观所涵盖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并不是空洞的口号和理论,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织同构,凝结着我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这种情理交融的价值追求,折射在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点滴实践中,甚至与全社会每一个家庭的幸福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这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道德个体现实生活的土壤,精准而真切地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诉求。


  情感认同能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别林斯基认为“感情是先于知识的,谁没有道德的感情谁就不懂得道德”。只有我们对生活世界中的道德要求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才能充分实现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自觉践履。换而言之,情感认同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履意义重大。因为个体道德行为的倾向深受其内在的主观意识所影响,而这种主观意识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道德主体对普遍奉行的道德规范的认可程度,即道德情感的认同度,自由、平等、公正等观念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主流价值或者说是普遍诉求,为我们的现代生活提供了价值框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被人类社会普遍视为个体美德加以推崇。这样的普遍认同在道德主体实践的道德世界中强化了社会成员的一致性,实现了深层次的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能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核心价值观引领着我国社会发展前进的方向,这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图景。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能最大程度地的激发出每一个中国人对于“中国梦”实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深刻感知“中国梦”实现的应然性、神圣性。我们通过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共识中汲取精神力量,摒弃“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意识,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参与意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视野投身于中国蓬勃发展的历史洪流之中。由此,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战略目标内容将所有关心国家前途的中华儿女联合起来,形成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战略联盟。


  [参考对策]


  首先,学校教育应形成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与学习机制。在校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有较强的可塑性。我们在学校教育时应根据学习规律增加国民教育的内涵,让他们对于核心价值观由知生情。这对于国家情感认同与国民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考虑让富含文化沉淀的中国古典文献如四书五经、先秦诸子散文、六朝与唐宋文选、宋明理学、历代家训家书、四大名著中的更多内容选入教材。在教育形式上可采取讲故事、诵读古文、古诗等,让学生解除对传统文化的神秘感,从而领会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进而产生敬畏感、使命感和认同感,从而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


  其次,社会教育应实现传统文化传播的全方位覆盖。通过理论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些极度感染力的宣传方式形式直观,且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很容易让全体社会形成情感共鸣。


  最后,核心价值观的人文教化要实现“最后一公里教育”。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走进家庭、社区、街道、乡村、校园、企业、机关、军营,以这种全方位,、广覆盖,、深推进的人文教育方式让全体社会成员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触发全体社会成员的情感认同。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示例]


  以人为本提升价值认同度


  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


  让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


  [精彩开头示例]


  示例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而要让核心价值观真正被民众普遍接受、理解和践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首先必须使核心价值观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对接,成为民众日常的生活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并得到全体民众的普遍认同。


  示例2


  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思想共识是一切事业顺利推进的前提。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思想混乱必然导致行动进退失据。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精彩结尾示例]


  示例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的价值认知、价值认同和价值践行三重路径是相互涵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同时,价值认知、价值认同和价值践行三重路径的探索和推进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齐抓共管、持续不懈地努力。总之,只有真正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并内化为全体民众时刻奉行但其自身未必自知的日用常行,才能真正成为引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核心价值,才能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示例2


  宣传教育的作用与目标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的意识,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通过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必将推动中国这艘巨轮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奋力前行。

 

  原标题:情感认同与价值观认同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李建华


  原标题:着力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建华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取最新开课信息)

互动消息